聚焦发布会丨解读《关于全方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5-08-10 |   作者: 新闻动态

  2023年1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这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上美丽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意见》,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陕西实际,紧扣美丽陕西建设,提出系统性、创新性举措,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陕西篇章。我从三个方面做解读。

  《实施意见》对标国家部署,锚定“三步走”战略,绘就美丽陕西蓝图。明确“三阶段”目标:2027年,美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2035年,美丽陕西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美丽陕西全面建成。这一目标体系既体现了国家战略要求,又彰显陕西特色,凸显“国之大者”的政治担当。

  《实施意见》围绕生态安全、污染防治、绿色转型等关键领域,聚焦“八个坚持”,全方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

  一是坚持突出美丽陕西特色,筑牢三大生态屏障。筑牢秦岭、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三大生态安全屏障,提升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品质。秦岭地区生态质量指数稳定保持在一类,到2027年黄河流域国考地表水水质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不低于90%,汉江、丹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二是坚持打牢美丽陕西基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到2027年国考城市空气质量稳定达标;打好碧水保卫战,到2027年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92%左右,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打好净土保卫战,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4%以上。协同实施固态废料和新污染物治理,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有效控制风沙危害,提升林草质量。

  三是坚持厚植美丽陕西底色,加快绿色转型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60%以上,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

  四是坚持提升美丽陕西品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强ECO保护监管,到2035年自然保护地占全省国土面积10%以上;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到2035年ECO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到2035年典型生态系统、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五是坚持守住美丽陕西底线,健全生态安全体系。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积极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到2027年全面建成全省生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到2035年气候适应性社会基本建成。

  六是坚持打造美丽陕西标杆,推进美丽系列建设。推进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一体化保护和发展,统筹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细胞建设,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

  七是坚持宣传美丽陕西实践,构建多元行动体系。强化思想宣传教育引导,宣传美丽陕西建设生动实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发挥“碳惠三秦”碳普惠平台作用。构建多元参与行动体系,积极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

  八是坚持创新美丽陕西体系,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机制建设,从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多元化资金保障、绿色金融、政策协同等方面加大激励引导,构建智慧化监测体系、规范化执法体系,强化数字化科技赋能,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作用,提升具有陕西特色的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水平。

  一是聚焦中央要求,彰显陕西担当。《实施意见》对照国家《意见》总体要求和8项具体任务,全面贯通落实习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立足陕西实际,专门设置“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专篇,将秦岭区域、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等“国之大者”作为美丽陕西建设的重要支撑,彰显了陕西的大局意识和政治担当。

  二是立足区域禀赋,突出陕西特色。《实施意见》着力构建新格局、创新新机制、培育新动能,聚焦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陕南绿色循环,围绕美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细胞建设,分区域提出美丽陕西建设思路任务,统筹推动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关中地区充分的发挥科创优势,力争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迈出更大步伐;陕北地区在新征程上赓续红色血脉,强化ECO保护和修复,推动资源型地区绿色低碳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取得新突破;陕南地区在加快“两山”通道转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推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生产力上积极探索突破。

  三是压实任务责任,确保落地见效。我省《实施意见》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逐条分解,明确了责任部门和监督考核措施,确保任务落地落实。在目标任务设置上,既贯彻落实了国家《意见》的总体目标要求,又全面衔接了我省“十四五”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目标任务,统筹考虑了“十五五”规划思路及2035年远大目标等,因地制宜设置了2027年和2035年的目标任务,体现了拼搏进取的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