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晚,一条关于“7万件羽绒服含绒量为0,企业主管被抓”的音讯冲上热搜。据报道,浙江湖州织里警方捣毁了一个出产、出售伪劣羽绒服的窝点,现场抄获了7万余件涉案价值700余万元的“假羽绒服”。这些羽绒服吊牌上标示含绒量为70%,但经专业查验测验显现,实践羽绒含量根本为零。
据公司负责人告知,因为本年生意不好做且羽绒价格高企,他们从7月开端就用“破坏毛”以次充好来削减相关本钱。现在,该企业的三名主管人员已被采纳刑事强制措施,案子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业内人士指出,商场上标价100元左右的所谓鹅绒服不可能是90%白鹅绒制成的。本年90%白鹅绒的价格约为每公斤1100元,较去年上涨了30%至40%。假如填充200克鹅绒,单是鹅绒本钱就已达到220元。常见的造假手法包含运用50%含绒量的羽绒假充90%的羽绒,以及掺入杂质增重。除了传统的掺飞丝和碎绒外,本年还呈现了用猪毛、狗毛等其他杂质来增重的状况。
近半年来,羽绒价格大大上涨。依据羽绒金网的数据,90%白鹅绒的价格从5月6日的每公斤1069.66元上涨到11月4日的1143.92元,涨幅达6.94%;90%白鸭绒价格也从每公斤481.9元涨至535.62元,涨幅为11.15%。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前期猪肉价格较低导致禽类需求下降,出栏率下降,由此削减了商场上的茸毛供应量。我国畜牧业协会的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现,我国鸭的出栏量从2019年的48.8亿只下降至2023年的42.2亿只,鹅的出栏量也从6.3亿只降至5.2亿只。
面临羽绒质料本钱上升,出产商不得不调整价格以保证赢利空间。新国标GB/T14272-2021《羽绒服装》的施行也对羽绒服的出产规范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增加了商家的本钱压力。部分商家挑选张望或出售库存,以缓解质料紧缺带来的压力。
近来,织里警方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当地一家服装厂直播时以远低于商场的价格“促销”儿童羽绒服,疑似造假
近来,浙江湖州织里公安捣毁了一个出产、出售伪劣羽绒服的窝点,现场抄获了7万余件假羽绒服,涉案价值高达700余万元。办案民警泄漏,这些羽绒服吊牌上标示的含绒量为70%,但通过专业检测发现,这批服装的实践羽绒含量简直为零,全部是伪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