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08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8-19 |   作者: 华体育app官方网站

  出台了《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广应用工业固态废料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实施建议》,加大对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补贴和推广应用力度。每年从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用于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科技研发项目补助。同时

  (二)强化科技研发,推动技术攻关。聚焦生态环保、固废资源利用、减污降碳等领域,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设备研发,推动绿色低碳创新发展。2024年,六国化工“基于固态电解的CO2催化转化制甲酸和葡萄糖技术研究”等4个项目获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重点项目立项,获省级资金1330万元。金隆铜业“面向冶炼高温环境的高效节能绝热材料应用技术研究”等2个项目获2024年度市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类)项目立项,获支持资金140万元。此外,铜陵有色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长江经济带铜基材料产业集聚区无废产业链构建及集成示范”项目,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1970万元,“铜产业链绿色发展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也获省厅立项,争取省财政专项支持资金1000万元。六国化工与武汉工程大学等单位完成的“磷石膏汽水热液绿色高值利用成套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经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铜陵海螺水泥与四川大学合作,完成了水泥窑二氧化碳矿化工业副产石膏小试。铜陵有色建成铜尾砂路基材料验证应用路段,相关成果转化为安徽省地方标准《铜尾矿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DB34/T 4994-2025)。铜陵港航集团在义安经开区进行了磷石膏路基材料验证应用200米路段试验。建成了金冠铜业协同处置废电路板及含铜贵多基固废清洁生产项目,六国化工60万吨/年高性能绿色环保新型材料生产系统技术升级改造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

  一是共建创新平台,集聚优势资源。围绕固体废物防治、绿色低碳领域,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我市“绿色低碳铜冶炼及资源循环技术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高储能电容器及高性能介质薄膜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批认定。二是联合技术攻关,驱动产业创新。由铜陵有色牵头,联合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绿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和高校,共同“揭榜”申报组建的“铜产业链绿色发展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获省科技厅立项,争取省财政专项支持资金1000万元。铜冠建材公司“以废治废”创新工作入选联合国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同时,积极推动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矿冶科技集团等技术转移中心做好企业走访对接,促成产学研项目合作,推动知识产权申报、人才团队招引等重点工作,有力提升生态环保领域科技资源集聚和有效供给。其中铜陵有色、铜陵海螺水泥与北京矿冶科技集团合作,开展尾矿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形成水泥窑增值消纳尾矿整体解决方案;泰山石膏(铜陵)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合作,围绕磷石膏、脱硫石膏开展制备新型板材和砂浆等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六国化工与河海大学合作,开发磷石膏路基水稳层材料技术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实现工业化生产。轨道基建沥青淤砂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中应用等7项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攻关项目获得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支持,有力推动了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市市场局结合“世界认可日”“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宣传周”等活动,通过举办培训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供现场答疑等形式,面向相关企业和消费者普及绿色建材认证的重要性和优势,截止2025年4月份,全市建材行业共有7家组织获绿色产品认证,证书9张;二是建立制度体系。市生态、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共同建立固废基建材产品绿色认证制度,联合市财政部门将达标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定向用于市政工程、生态修复等项目。构建“政策+机制+服务”三位一体支撑体系,其中政策端动态管理“绿色技改项目储备库”,重点支持冶炼烟气治理、固废资源化设备升级;机制端搭建园区级协同更新平台,推广智能分选、除尘脱硝一体化技术;服务端依托环保监控平台实现污染物排放实时联动监控,构建智慧环保监管网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绿色动能。三是落实监管责任。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加强对认证活动和获证组织的现场核查。持续加大对认证活动中买证卖证、弄虚作假、遗漏程序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认证后出现质量问题的企业,依法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并纳入信用监管“黑名单”。

  一是加快设备技改升级。抓住国家大力推行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机遇,支持龙头企业主动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截至目前,铜陵有色、铜化集团、铜陵海螺已有5个项目通过2025年度大规模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省级初审,拟申请支持资金3471万元。二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以铜、硫磷化工、建材三大优势资源产业为基础,充分利用我市的尾矿、磷石膏、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废资源,推进铜冶炼废渣高值化利用、磷-钛石膏、粉煤灰绿色化应用、矿山生态修复、矿山生态化开采和尾矿综合利用四大示范工程。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新产品”的绿色发展新路径。近几年,已实施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有19个,总投资约32.99亿元。

  下一步,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循环经济工作重心,发挥科技创新示范引领作用,为建设生态铜陵贡献更多的科技力量。

  一是加大政策支撑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大对生态环保领域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对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企业和项目给予重点奖励。同时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在备案、能评等项目审批及要素保障上予以优先支持,积极争取省市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加大对磷石膏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的资金支持。

  二是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深化铜陵有色国家重点专项,2025年前建成5万吨/年铜尾渣提铁示范线;拓展磷石膏应用,开发防辐射混凝土等高端产品。推动铜陵海螺水泥窑二氧化碳烟气矿化工业副产石膏开展中试工作,推进长江经济带铜基材料产业集聚区无废产业链构建及集成、大宗铜基多源固废协同胶结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铜基固废资源高值利用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等国家、省、市课题研究。

  三是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培育壮大生态环保产业。加强对生态环保产业的规划和引导,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态环保企业和产业集群。依托铜陵有色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推动铜基新材料、无废循环等产业链的发展。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同时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市建设、绿色建材认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推广升级等方面精准发力,共同助力我市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